朱元璋已经返回奉天殿。
詹徽和傅友文正琢磨着朱元璋的话。
他提到不要暴露了皇帝的身份,又提到有人能解决寿州的困境,这究竟是何意?
他们要见的这人,又究竟是何人?
这般思索后,詹徽与傅友文心中皆生出些许疑惑。
“穿好官袍,带好吏目,随咱出宫一趟。”
此言一出,两人再次感到震惊。
老爷子究竟有何打算?
毕竟傅友文是户部侍郎,乃朝廷正三品官职,詹徽更是吏部尚书,朝廷正二品高官。
老爷子竟打算亲自带这两位朝廷重臣去礼贤下士?
那人在老爷子心中究竟占据了何等重要的位置?
傅友文在心中默默思索,突然回想起老爷子增加商税一事,顿时震撼无比。
难道提高商税的建议便是这人提出的?
我的天!
这个人究竟是谁啊!
傅友文感到一阵心慌,心中更是充满了浓厚的好奇。
詹徽则完全不同,他内心几乎要欢呼雀跃了。
上次被老爷子召见时,他就从老爷子的话中察觉到了一些端倪。
最近他又去拜访了刘三吾,从刘三吾那里得到了证实,外面那个人很可能就是已故的皇长孙朱雄英!
詹徽没有将这些想法表露出来,表面上依旧保持着平静。
街道上的百姓已被锦衣卫事先疏散。
他们乘坐着软轿,在众多护卫的护送下,到达了朱小宝的宅邸门前。
考虑到两位部堂官员的身份,朱元璋特意安排了较为隆重的出行仪式,完全符合正二品和正三品高官应有的规格。
朱小宝出门迎接,恭敬行礼。
两人轻瞥朱元璋一眼,见他闭目静立于后,沉默不语,也只好硬着头皮接受了朱小宝的这一礼。
“进屋说。”
詹徽开口道。
“请!”
朱小宝泰然自若,领着众人进了大厅。
当所有人都坐下后,一股如山的压迫感突然降临。
赵婉儿平日里威武的很,但突然面对这么多高官,她还是感到有些紧张,谨慎地找了个角落,安静地坐下了。
朱元璋默默地观察着朱小宝,见他神色自如,泰然自若,完全没有任何的胆怯,心中满意极了。
不提其他,单论这股勇气,就实属不易!
这孩子平时跟咱夸夸其谈的,甚至谈论治国之策,每件事都讲得条理清晰,像模像样。
但这些话只是在我们爷孙俩之间说说,没有旁人,朱小宝自然毫无拘束。
然而在正式场合,朱小宝会如何表现,朱元璋始终心存疑虑。
朱元璋深知,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,仅有智慧是不够的!
除了才华、智慧和能力之外,勇气和气质也是必不可少的!
此刻的厅堂中,汇集了大明朝廷中最有权势的两位官员,即便是寻常的皇室成员,在此场合下能够保持镇定已属不易。
可朱小宝不仅镇定自若,而且言辞中正,铿锵有力,这更是难能可贵。
“娃儿,咱可是将吏部尚书、户部侍郎以及吏部和户部的官员们都叫来了,你有什么看法,便对他们说吧。”
除了詹徽和傅友文,这大厅里还有许多五品以下的吏部、户部官员。
他们是没有资格参加朝会的,更别说见到朱元璋了。
他们也根本不知道,说话的这位老者就是大明的皇帝,更不晓得,他们大人礼贤下士的小郎君便是大明的皇嫡长孙!
朱小宝轻轻抬头,看向傅友文和詹徽,大声道。
“两位大人,辛苦你们亲自前来。”
詹徽和傅友文面带笑容,边捋着胡须边说。
“朱小郎君无需多礼,此乃关乎重大,为解救寿州百姓之急务,今日我们亲自前来,也是奉圣上之命,还望小郎君不吝指教。”
他们并未因自己是朝廷显贵,而对朱小宝有丝毫的怠慢。
他们言语谨慎,礼节周到,处处都表现得十分尊重。
朱小宝有些感慨。
朱元璋的这些个得力助手,还确实是刚正不阿,礼贤下士啊!
朱小宝颔首,目光扫过堂中坐的一众官员,坚定道。
“那我就直言不讳了。”
“关于寿州的问题,我不必多言,相信各位都已心知肚明。”
“我提出的解决办法也很直接,由朝廷出面,提升粮食价格!”
言毕,四下皆寂。
众人神色怪异,面面相觑。
傅友文和詹徽看向朱元璋的表情,更是变幻莫测。
抬高……粮价?
你是不是疯了?
你小子可别乱来啊!
詹徽顿时汗如雨下。
老爷子对你的印象已
第65章叫来吏部尚书、户部侍郎,大孙你现在可以说了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